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康复医学科>> 科室简介

科室介绍

康复医学科

字号: + - 14

      2018年北京天坛医院整体迁入新院区后,康复医学科正式成立,是集临床康复、科研、教学及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于一体的临床专业科室。

      康复医学科是我院优势科室之一,与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级重点科室-神经外科中心、神经病学中心及神经影像科紧密合作,以脑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科技转化平台,共同形成临床、科研及科技转化三位一体的闭环临床新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创新绿色通道。同时依托我院六个支撑平台、四院一联盟、两科两所等临床神经科学国家战略力量,有得天独厚的优质发展资源。集聚国内外神经康复领域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及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定位于创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神经康复临床治疗平台,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临床科室。

      康复医学科病房设置在住院三部六楼,医院本部共设病床31张,由臧大维张玉梅两位专家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带领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以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及标准化操作为基础,以特色神经康复为核心、创新开发国内外最前沿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为重点、病人满意的康复治疗效果为目标、康复方法的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人才梯队建设和科室快速发展。

      本学科吸纳综合美国、日本及德国现代康复诊疗技术与模式的优点,结合国内临床神经康复的特点和需求,秉承天坛精神和天坛文化,坚持“强神经专项康复,兼顾综合康复”并行,把神经康复作为核心发展方向的同时,兼顾心肺康复、重症康复、老年康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脊柱脊髓疾病康复及骨科康复。带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吞咽治疗、言语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治疗专业和专科康复护理的精细化发展。努力把康复科建设成具有“特色专项技术、特色专病治疗、特色康复专科”,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康复评定与治疗平台。

康复治疗部简介:

      康复治疗部隶属于康复科,分别位于康复楼三楼及康复楼一楼的康复科门诊,总面积1000余㎡,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神经康复科技创新临床平台,以天坛医院国家级重点科室-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外科作为临床依托,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科技支撑,为病人提供最先进神经康复临床需求的同时,也是国际、国内最新临床神经康复技术创新平台。

      康复楼三楼的治疗部设有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大厅,独立的康复功能评定室、非侵入性脑刺激室、高频理疗室、言语治疗室、吞咽治疗室、心理治疗室、类脑智能工程室,传统医学康复治疗室和文体区,可以提供全面规范的诊疗及科技创新平台,能够带给患者舒适温馨的康复治疗体验。

康复科门诊的治疗部,配备有功能评定室、物理因子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和作业治疗室,能够为门诊患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康复诊疗感受。

特色康复设备简介:

①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 A3,是一款针对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步行训练的康复机器人,通过计算机控制、步态矫正装置驱动,使患者在直立体位下通过不断重复且轨迹固定的步态训练,强化正常步态记忆,从而在大脑重新建立行走功能区域,建立正确的行走模式并有效的锻炼相关肌肉及关节,刺激其功能的恢复。主要适用于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等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步行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患者越早进行A3系统训练能获得更佳的功能恢复效果。

②反重力跑台,利用太空总署在空气压力上的技术(DAP),准确地调节气压而实现‘失重’技术的部分减重,为康复和训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增压袋减轻重力对运动员,患者的影响,让他们可以在无痛和低阻力的环境下训练肌肉,提高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平衡以及身体各项功能等。NASA技术利用空气压差专利技术(DAP)、精确的空气校准系统和实时信息传递,以1%为增量,承重最低减至体重的20%(减重80%的身体重量),快速、省力且精准。可以为使用者最多减重到无痛的程度下进行训练,通过部分承重,使患者可以在可忍受的疼痛范围内进行训练。

③CON-TREX-MJ多关节等速系统,可以进行全身六大关节的力量训练,包括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研究证实等速训练的力量训练效果要优于等长训练和等张训练。CON-TREX TP可以进行腰背肌力训练,患者站立在踏板上,固定之后可以做腰部前屈后伸动作。设备内置训练模块不仅可以进行等速训练,还可以进行等长训练、等张训练以及持续被动运动(CPM)训练,可以满足不同阶段病人的肌力训练需求。在测试和训练过程中,设备可以实时记录数据,保存后可以随时查看和分析,并且可以将几次测试的数据一起对比,随时监测力量训练效果,对制定和调整训练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④情景互动式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可用于神经、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养的步态分析与康复训练。系统集成了足底压力的分布测量系统、视觉刺激目标导向性训练系统、视频分析模块、虚拟训练模块,能够测量和分析步行中的动态力的分布、站立平衡能力分析,结合多种情景互动模式进行生物反馈式步行训练。

⑤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脑卒中、脊髓损伤、骨科疾病术后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导致的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特色专病康复团队简介:

1.类脑智能神经康复团队:

团队带头人:臧大维主任

临床方向:(1)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吞咽障碍及平衡障碍的评定与康复;(2)类脑智能神经康复治疗:通过不同设计的康复方案,引导病人的运动意念,识别出运动指令,使病人能自主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适用于神志清楚且生命体征平稳的偏瘫病人;(3)类脑智能技术对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神经康复治疗;(4)脑机-接口认知、心身疾病治疗技术:通过物理方法,改善抑郁、焦虑及失眠病人的临床症状;(5)结合类脑智能技术,对脊髓损伤后的病人,应用各种新材料、新手术方法,重建神经网络,使病人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尿便障碍功能重新恢复,并设计个性化神经康复方案及治疗措施,具体可到天坛医院特需会诊中心脑脊髓损伤联合会诊咨询;(6)类脑智能柔性手精细功能的康复治疗;(7)多参数整合类脑智能康复治疗技术,使无法生活自理的病人,能通过外设辅助设施,恢复自主活动。

2.神经内科疾病康复团队:

团队带头人:张玉梅主任

临床方向:(1)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功能障碍(运动、平衡、吞咽、感觉、言语、认知、尿便等功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2)脑疾病患者语言能力测评方案和语言康复训练新技术(3)构音障碍、发声障碍装置的研发及应用推广;(4)基于神经脑网络机制的认知、言语障碍评定与康复体系的建立;(5)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营养障碍的诊断、评定与康复。(6)数字化疗法研发及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3.肌张力障碍诊疗康复团队:

团队带头人:于惠贤副主任医师

临床方向:(1)脑梗死、脑出血、脑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退行性脑部疾患以及免疫性脑部疾病所致肢体肌张力障碍的评定与治疗;(2)脊髓损伤、脊髓炎、痉挛性截瘫所致肌张力障碍的评估与治疗;研究方向:肌张力障碍的肢体运动模式、姿势控制、步态等生物力学研究及神经网络的机制研究。

4.神经外科疾病康复团队:

团队带头人:胡安明博士

临床方向:

神经外科疾病综合康复治疗:专注于脑肿瘤术后、脑外伤等神经外科疾病引起的各种功能障碍(如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和认知障碍等)的综合康复治疗。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术后康复方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个性化神经功能重建康复治疗:基于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结合运动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和认知治疗等多种康复技术,为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受损神经环路功能重建与康复治疗。

5.人工智能康复建设团队:

团队带头人:臧大维主任,张玉梅主任

(1)人工智能康复病房的建设(2)康复训练场地的人工智能规范化建设(3)人工智能全自动病人主动康复体验区: 智能全过程监测病人面部及肢体运动特征,制定最优康复方案,反馈调整,自动识别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降低人工参与;(4)人工智能神经康复管理康复学科建设的标准及模式;(5)人工智能神经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技术体系

6.康复治疗师团队

      康复科拥有一支20人的康复治疗师团队,以神经康复为核心发展方向的同时,兼顾心肺康复、重症康复、老年康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脊柱脊髓疾病康复及骨科康复等。团队治疗师覆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吞咽治疗、言语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各方向,治疗经验丰富,多次在各类康复大赛中获奖。

7.康复护理团队

      康复科护理团队现有护理人员17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1名,研究生(包括在读)2名。在临床工作中,康复科护理人员始终秉承“临床-康复-护理”衔接的全周期康复理念,为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以康复护士为纽带,以个体化的康复作业为媒介,将康复病房与康复治疗部紧密结合,开展病房延伸康复护理服务,实现患者住院期间24小时不间断康复。并将平衡功能评价纳入跌倒风险评估,将耐心、关心融入日常护理,鼓励患者安全、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特色康复技术:

(1)脑血管病一体化康复与管理技术;

(2)肌肉和骨关节疼痛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

(3)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态定向牵引技术;

(4)立体定位导航引导的非侵入性脑调控治疗技术;

(5)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训练等智能康复技术;

(6)三维运动测量与分析技术;

(7)联合肌电-超声定位的肉毒毒素精准注射技术;

(8)吞咽功能的动力学评估与治疗技术;

(9)悬吊训练(S-E-T)技术;

(10)等速肌力评定与训练技术;

(11)神经源性膀胱综合康复护理技术;

(12)吞咽障碍营养支持康复护理技术;

(13)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迷走神经刺激(VNS)治疗:

大约80%的急性卒中患者会出现上肢运动障碍,其中50-60%的患者在6个月后仍遗留上肢功能障碍。目前促进卒中后上肢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法还很有限。患者迫切需要更新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迷走神经刺激 (VNS)治疗 与运动康复相结合,可以驱动运动皮层在特定任务的可塑性。与单独强化康复治疗相比,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和运动康复结合治疗的患者,上肢功能能得到更有效的改善。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精准调控与特定运动康复的结合,可以产生更好的康复效果。

(14)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脑机接口类脑智能治疗: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常见种类,其治疗目前仍是一个世界难题,病人发病后运动功能障碍逐渐加重,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无创脑机接口康复治疗(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项使大脑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进行信息输出,实现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的技术,让这些运动困难而脑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独立控制患侧肢体或外界设备,并通过主动性康复,延缓运动功能障碍加重,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科在未来将立足高点,充分利用我院两科两所,四院一联盟及六个国家级平台特色临床优势,在我院实现临床神经科学国家战略力量高地核心目标的发展中,高质量、高标准服务于功能障碍病人。同时依托上述国际国内领先平台,在探讨创新康复技术理论、制定创新康复技术标准、改变传统康复技术实践、突破传统康复技术瓶颈等方面,集聚优势,推进我国神经康复领域的创新发展,使康复科尽快成为同行及病人信赖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神经康复临床治疗及神经康复技术创新平台。

      新时代,新征程,新天坛,新康复!

医院院训:医德高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

医者精神: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科室共享平台: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脑功能重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