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追忆堂

医院概况

追忆堂

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楷模——忆我的恩师王忠诚院士

作者:本站编辑
字号: + - 14

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楷模
——忆我的恩师王忠诚院士
张亚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道、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大家在这里满怀着深情来追思我的老师王忠诚院士,我的心情感慨万千。
  我在王忠诚身边工作了17年,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作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副所长,协助王院士在新的一段历史时期做科研管理与创新工作。在他身边工作期间,王院士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给了我很多教育和启示,留下了极其美好和深刻的印象,他是我们成长做人,事业发展的楷模。
王忠诚院士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说起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他的理想就是“发展神经外科事业”,其核心是希望把中国的神经外科事业推向世界的最高峰,所以,在这些年里,他做的所有事都是围绕这一事件去做。在和王院士共同为发神经外科事业而努力的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他的崇高境界,这就是他坚韧不拔,忘我无私的奉献自己,去攻克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他在艰苦条件下坚持这样做,在周围非议的情况下他仍然做,在文革期间还是持续做,在生命垂危时候还是在坚持为推动神经外科发展而努力。他为中国神经外科挺起了脊梁。我们把“发展神经外科事业”这个题词已经作为了我们的座右铭。他经常教导我们,你们要拿起手术刀,在世界神经外科状元榜上不断刻上“中国”这两个字。王院士创造了世界神经外科的五个“第一”,把中国神经外科事业从普通推向世界最高峰,同时也使中国的医学事业在世界的神经外科状元榜上有了很多耀眼的位置。
在发展与建设学科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王院士有博大的心胸,能够海纳百川。他如果没有博大的心胸就做不成大事业,也不可能在神经外科领域有这么多的拥戴者。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能瞄准一个神经外科前沿问题,他把这个前沿问题攻克了,形成一个学科专业组,培养一批国内该领域学科带头人。从脑干、脊髓、丘脑肿瘤。大家认为是禁区的地方,他都一步步攀登上去了。他拿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后,还在继续创立一些新领域,攻克一些新的难题。他瞄准一些神经外科新的增长点,建立了一些新的专业组。当年他看到神经介入医学发展,让吴中学博士建立这个学科,在压力和困难的情况下,他鼓励吴中学坚持做好,如今使天坛医院在这个领域成为国内的先进技术领域之一。 王院士认为,建立学科组要依据如何利于发展神经外科去做。他以现代神经外科技术领域为依据,来建立一些专业组,有很多人是对此有异议的,特别是对神经内镜。15年前,王院士了解到国内外现状,认为神经内镜有其重要发展前景,因此要成立一个专业组,他让我去完成该任务,当时我觉得这个东西面很小,可能影响个人发展。但是王院士鼓励我做事业一定要看未来。经过这些年他不断的努力,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在神经外科把这个专业领域的理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已经做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成为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没有王院士当年力排众议,倾力支持,就没有我国神经内镜今天的大好局面。
  王院士能容人、善用人。他能容纳各种各样的人,利用好不同层次的人,因才施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有一个老教授,很有名气,但是性格特殊,周围人常有不同意见。十几年前他提出搞“脑血管病治疗新药”,这时候周围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说他搞不出来,王院士却说,只要他科技含量够、论证合理,我就应当促进这件事发展,不应当受非科技因素干扰。王院士说服各方不同意见,用研究所自己的资金投资百余万元,坚持了十多年,这10年中经历了许多曲折,但是今年这位教授终于获得了成功。上个月这项开发成果已经以数千万元的价值卖到产业公司,转换成生产力了。这在我们研究所也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如果没有王院士当年力排众议,就没有今天的成果。
回想到王院士当年在建立学科,做重大研究规划时,我们常常可能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这也许是我们的高度不一样,他站得更高,看到的是中国和世界神经外科未来的发展,我们可能看的只是眼前。经过几十年,许多事实证明那些曾被人不理解,甚至有争议的决策,现在看来是无比的正确。这真正体现了他是大家,他是发展者、推进者,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他的这些努力推动了学科建设,形成了我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特色。这些思想特色、理想和目标,建立学科的方式应该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神经外科的一个指导和动力。
  王院士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的好医生。王院士对病人倾注了无限的爱。他告诉我们,要拿起手术刀,不断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不断去掉病人身上的疾病,却不要割断与病人的感情。他对待病人十分耐心,在70岁高龄的时候,他常常起早或贪晚亲自去查房,只要病人好就是他最大的快乐。这也是我们做医生的一个最需要的本色。他对病人有强烈的责任心,他对全体医生要求最多的是保证医疗质量,他自己更是严格要求。他努力追求的就是降低死亡率,降低致残率,让病人获得好处。他对病人有强烈的使命感,很多疑难重症的病人从全国各地到天坛医院,他从不轻易放弃,他告诉我们要给病人生的希望。在许多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很多可能被放弃了生命的病人获得了新生。
  他是一位好老师,他始终这样讲,今天我是你们的老师,明天你们很快也会成为别人的老师,你们应当把神经外科的好传统接过来,传下去。作为一个把神经外科推向更高峰的接力人,这是他对我们这些学生,对下一代人最大的希望。他培养学生充满了爱心和无私,他经常把一些荣誉给自己的学生。我们应当铭记老师的这些光荣的传统、优良的品格,愿意把发展神经外科事业这杆旗子接过来,把神经外科事业做下去,让中国神经外科事业不断推向新的更高峰,让中国的神经外科在世界神经外科状元榜上不断刻上“中国”这两个字,不断获得更多项的金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