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人民网】2014-12-11打破“院墙” 远程会诊助力破解医改之困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马晓慧)“新医改”提出要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但目前从实际运行中发现,“医改强基层的收效还不是很明显。”北京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水平,北京天坛医院正在借助远程会诊这个平台,将自身优质的医疗资源与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基层医院进行共享。
王韬这里所说的资源共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远程的方式对基层医生进行培训,二是发挥自身的专家资源,帮助有需求的患者进行远程阅片,会诊,甚至是介入指导。
2001年北京天坛医院正式组建远程会诊中心,发挥该院神经内、外科及神经影像学研究所的优势,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业务。经过十余年的沉淀,这些方面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果,年会诊量达到5万例,累计会诊25万例,日均会诊量在150-200例左右。
远程培训打通人才瓶颈
“医改的强基层作用之所以不明显,主要还是人才的问题。远程医疗体系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远程医疗体系培训了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生。”王韬说,2001年,北京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组建之初,最大的会诊需求来自于基层医院引入CT、MR等大设备后医生不会读片。但凡基层医院有大型设备检查,便全部上传找专家阅片,写影像报告。随着远程会诊的开展,一些早期合作的基层医院很多医生现在已经能自己写报告,仅将疑难病例上传。
“我们神经内科很强大,有很多疑难病例,其他基层医院见不到,也不能把医生都派来学习。于是我们就在神经内科病例讨论的时候,通过远程系统进行实况转播。”王韬说。据介绍,应几家医院的要求,目前北京天坛医院又开展了远程教育项目。
对此,作为基层医院代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影像科的段主任很认同王韬的看法。“远程会诊可以说对医生的帮助更大,这是切身的感受。”段主任说,我们有一些不确定的地方通过专家远程会诊的过程,可以看专家是从什么角度,怎样考虑的,相当于远程进修了。
优质资源下沉缓解看病难
除了培训医生,远程会诊的作用还在于推动分级诊疗,让老百姓在基层医院就可以获得大专家的医疗建议。
在北京天坛医院的帮扶下,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曾经为年仅2岁的小女孩进行了一次远程会诊。通过这次会诊,小女孩在当地获得了北京专家的诊疗意见。孩子的家属之前为给她治病,四处求医,甚至听信各种“小道消息”,积蓄花光也没有任何好转,通过这次会诊,在听了北京专家的建议后,他们总算安心了。
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只是北京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上千家合作基层医院之一,像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远程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了超越物理距离的联系。
“如果没有远程会诊的话,这些病例中有三分之一是可能转诊的。” 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影像科的段主任说,有了远程会诊,转诊率降低,患者愿意留在当地治疗,节省了大笔到外地就诊的路费、家属陪同费、住院医疗费等开销。
信息化助力打造“云医院”
据介绍,远程会诊本身是伴随信息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医疗业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影像、声音采集设备和专业的原创会诊软件,依托独立的数字专线网络,在相隔数千公里的两地实现快速、可靠的交互式会诊。
“目前天坛医院的年会诊量已经到达5万例,但还没有饱和,还有发展的余地。”王韬说。今后,该院将在远程会诊方面研发其他项目,比如开展远程病例讨论,介入指导等,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会诊数量。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也会尝试尽量向‘云医院’的方向结合。通过网络化的医疗机构,打破医院的‘院墙’,给病人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追踪管理,充当健康顾问的角色。”王韬说。
在此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远程医疗本身是一种咨询服务,上级医院的医生指导下级医院医生,提供医疗建议,而不是上级医院医生直接给病人看病。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马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