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我院远程会诊中心服务基层,助力新医改
我院于2001年正式组建远程会诊中心,发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外科及神经影像研究所优势,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业务,尤以远程影像会诊见长。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远程会诊中心会诊量不断攀升,至2014.12.1共完成30万余例远程会诊及培训,会诊量已超过年5万例、日平均会诊量在150-200例。培训2405院/次,累计参与培训基层医生10万人。会员医院超过1000家(实际发生过会诊的医院583家)。以二甲及以下的基层医院为主(约占会员医院的95%以上)。对口帮扶医院6家:东乌珠穆沁旗医院,西乌珠穆沁旗医院,方庄社区医院、平谷县医院、庆城县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建设运营省市级区域平台2个:湖南省远程会诊平台、佛山市远程会诊平台。
参与远程会诊的基层医院主要集中在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的西北、西南等偏远地区。通过远程会诊当地患者不用长途跋涉到北京而愿意留在当地治疗,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通过北京的大专家出具影像报告、进行视频会诊、远程培训一系列远程会诊工作,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提高了,构建了协同医疗平台。
2001年,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组建之初,最大的会诊需求来自于基层医院引入CT、MR等大设备后医生不会读片,但凡基层医院有大设备检查,便全部上传找专家阅片,写影像报告。随着远程会诊开展的这些年,一些早期的合作基层医院很多医生现在都能自己写报告,仅将疑难病例上传。譬如大邑骨科医院,最初每日会诊量达30例之多,现在会诊量为每日10例甚至更少。
其次,会诊类型在以往以影像为主,临床会诊量很少,仅为每年300例左右,但今年开始临床会诊量比去年翻番,并呈逐渐走高的趋势。同时,影像会诊由原本2/3为头颅脊髓片子,变为目前2/3都是体部的影像片。MR在神经等软组织疾病诊断上有优势,基层医院最初引进MR后主要用于神经脊髓疾病诊断,因此最初会诊中心影像会诊部位大部分为头颅、脊髓。经过十几年的专家帮带,长期参与影像会诊的基层医院医生大部分已会看头颅、脊髓片子,开始上传胸部、腹部疑难病例。
“我们神经内外科很强大,有很多疑难病例,其他基层医院见不到,也不能把医生都派来学习,我们每周二神经内科病例讨论的时候,通过远程系统进行实况转播。”据介绍,应几家医院要求,目前北京天坛医院新开展了这一远程教育项目。(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