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会议信息

新闻中心

会议信息

首届脑干胶质瘤多学科研讨会成功召开

字号: + - 14

IMG_1347_1.JPG

大会主席、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教授

2_1.jpg

大会会场

  2016年12月4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首届脑干胶质瘤多学科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共有来自杜克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海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的14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病理、神经科学及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近200人参加。本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吴震教授主持,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力伟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MIT联合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所中方负责人王立平研究员,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生物医学工程系副主任廖洪恩教授分别致辞。张力伟教授介绍了大会的总体情况,并表示: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搭建脑干胶质瘤的跨学科合作平台,从临床需求角度为基础研究提供目的导向,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IMG_1348_1.JPG

吴震教授主持,张力伟教授、王立平研究员、廖洪恩教授致辞

  此次会议围绕脑干胶质瘤在临床诊疗、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神经影像学以及神经科学研究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临床诊疗角度出发,分享了基于神经功能保护基础上多模态引导下的脑干胶质瘤精准手术治疗体系及临床案例;从基础研究临床转化角度出发,探讨了脑干胶质瘤综合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及探索发现的脑干胶质瘤放化疗抵抗机制(《Nature Genetics》)等显著突破性进展;从神经影像学研究角度,探讨了神经影像科学与神经外科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前景,以及有可能为神经外科手术带来的技术突破;从神经科学角度,分享了光遗传学神经调控技术在神经科学与脑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初步探讨了该技术在脑干功能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研讨会在热烈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此次会议上,来自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的14位特邀专家分别做了大会主题报告。

  前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力伟教授的脑干胶质瘤诊疗团队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郭华教授的MRI成像团队、清华大学微创诊疗与三维影像实验室廖洪恩教授团队通过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攻克了神经纤维束精确定位等技术难关,实现了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了手术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预后。目前北京天坛医院脑干胶质瘤手术死亡率<1%,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次会议上郭华教授和廖洪恩教授分别就脑干胶质瘤的扩散成像、核团成像问题和术中原位导航及“眼”“手”“脑”结合的智能诊疗一体化技术做了精彩报告。

11.jpg

清华大学郭华教授、廖洪恩教授做学术报告

  针对国际范围内脑干胶质瘤患者无法从放化疗治疗中显著获益的现象,张力伟教授带领团队与美国杜克大学阎海教授团队携手开展研究合作,发现了脑干胶质瘤放化疗抵抗的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被国际同行赞誉为脑干胶质瘤治疗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此后,张力伟教授团队携手清华大学沈沁教授团队建立了脑干胶质瘤原代培养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从而为后续开展药物筛查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前研究平台。此外,张力伟教授团队同时和清华大学郗乔然教授团队开展合作,研究胚胎发育相关BMP信号传导通路在脑干胶质瘤发病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在此次研讨会上,沈沁教授和郗乔然教授分别从神经干细胞发育和调控及TGF-β通路两个方面介绍了DIPGs的研究进展。

  脑干胶质瘤的自身特点表明,转化医学研究对于精准诊疗脑干胶质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暨神经外科十病区副主任季楠教授做学术报告《开展复发胶质瘤临床研究-做脑干胶质瘤精准治疗的马前卒》,指出脑干胶质瘤的自身特点给治疗和研究该类型疾病带来了诸多困难。然而,针对复发胶质瘤的转化医学研究,对精准诊疗脑干胶质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分子显像技术及多模态影像技术不仅能够鉴别复发和假性进展,也能够辅助术者在术中精准识别肿瘤边界;基因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有可能使患者受益;多学科协作有可能为脑干胶质瘤精准诊疗的研究提供更多契机。

22_1.jpg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沈沁教授、郗乔然教授做学术报告

7_1.jpg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神外十病区副主任季楠教授做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免疫系终身教授李启靖博士做了《胶质瘤免疫治疗和免疫监控》的报告,指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需要跨越多个障碍,并介绍了目前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认为免疫疗法用于治疗胶质瘤已经迎来了黄金时代,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免疫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8_1.jpg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免疫系终身教授李启靖博士做学术报告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病理科李桂林教授从组织病理层面讲解了脑干胶质瘤的组织学特点,并提出了脑干胶质瘤中存在神经元错构的现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治疗方案选择要点。此外,李桂林教授详细讲解了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变化。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放射科高培毅教授以典型病例为切入点,讲解了脑干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要点。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电生理室乔慧主任讲解了脑干病变术前和术中电生理监测的作用、意义和技术要点。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王亚明主任讲解了立体定向活检在脑干胶质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以及操作的技术要领。

3_1.jpg

图为李桂林教授、高培毅教授、乔慧教授、王亚明教授做报告。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MIT联合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所中方负责人王立平研究员做学术报告《光遗传技术控制胶质瘤细胞生长》,表示在神经环路的研究中,光遗传学技术解决了生物电信号的细胞来源定位问题,从而可以应用于神经细胞的在体调控,解决神经环路研究的核心问题。

    大会总结发言中,张力伟教授感慨到,在中国真正围绕一个疾病开展的多学科合作少之又少。今天的会议,是脑干胶质瘤治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与该疾病相关领域的专家群贤毕至。各位专家分别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病理学特点、影像学特点、新的成像技术、免疫治疗以及手术相关技术等方面对脑干胶质瘤研究的最新动态做了深入的讲解。 

    脑干胶质瘤在欧美国家被称为孤儿病,由于发病率低,针对于脑干胶质瘤开展的研究很少。中国由于具有人口基数大、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国情,使得绝大多数脑干胶质瘤患者集中就诊于全国少数几个大型医疗中心,这为中国的医学家和科学家攻克该疾病提供了条件。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脑干胶质瘤的跨学科研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也为跨学科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还加深了我院与国内外相关优势学科单位实质性交流,为进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础。(神经外科 张鹏 泮长存)

    (部分图片来自订阅号“神外前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