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会议信息

新闻中心

会议信息

同心携手 追逐梦想——记2007年天坛国际脑血病会议

字号: + - 14

    6月30日上午,2007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近5000名专家、医师荟萃。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晓民、北京天坛医院院长戴建平、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赵继宗、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执行主席、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国际卒中协会主席Geoffrey A.Donnan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词。大会由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主任王文治教授主持。

         “同心携手  追逐梦想”

    2007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同心携手,追逐梦想”。“同心携手”有三层内涵:一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等各个学科的同心携手,共同探讨脑血管病的新进展;二是各个阶层医务人员的同心携手,大型医院、社区医院、东西部医院的医务人员共同研究脑血管病在中国具体落实新的医疗技术和新的知识;三是医患之间的同心携手,会议同时举办了大型脑血管病知识竞赛,医患之间密切有效地相互沟通。“追逐一个梦想”是:降低中国的脑血管病发生率,使中国的脑血管病人得到世界上一流的治疗。
    此次会议规模盛大,由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世界卒中联盟、国际卒中协会、国际华人脑血管病联盟、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国卒中中心建设项目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中国卒中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编委会、《BNC频道》编委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香港皇家查尔斯亲王医院共同协办。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致词中说,天坛会议的召开,使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发展方向,通过国内外学者间的交流与讨论,为广大从事脑血管疾病研究的医务和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推动了多学科的合作,促进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为我国脑血管疾病研究及治疗水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因诊断、临床分型及规范治疗》

    会上,正式启动了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批启动的重大项目——《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因诊断、临床分型及规范治疗》课题。该课题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联合全国百余家医院共同开展。课题负责人——著名的神经内科专家、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卒中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王拥军教授亲自揭牌启动。
    缺血性卒中是我国主要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复发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直接和间接医疗花费也成为了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网络卒中登记系统和规范化诊疗指南,因此其缺血性卒中诊治的持续性改进系统相对完善,治疗相对规范。而我国目前缺血性卒中诊治领域仍较混乱,缺乏全国范围内的卒中登记系统,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及临床分型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还是空白,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及其他治疗手段与循证医学的指南存在差距,许多技术方案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而一些有效的治疗与预防证据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亟待规范。受国家科技部的委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负责组织实施了此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因诊断、临床分型及规范治疗》研究的工作。
    该研究分为四个分课题,分别为:中国急性脑血管事件登记研究(RACE);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登记研究(TRAIS);多模式影像学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试验研究(ITAIS-Ⅱ及ITAIS-Ⅲ)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警模型研究。研究旨在通过在参研单位建立急性卒中登记注册、超早期溶栓干预的持续监测与评价登记研究、开展利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判断病理生理分型指导急性期血管再通干预措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临床研究,明确我国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不同病因诊断、临床分型、危险因素与预后特征;了解急性卒中的医疗服务现况;优化诊疗方案,初步形成一系列符合国情、适合不同医疗机构的最新的急性卒中诊疗规范和关键适宜技术,以规范和提高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整体诊治水平,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通过全国神经内科专家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十一五”项目办公室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目前课题已经顺利完成了方案的设计和专家论证;执行路径的制定和修订;操作手册、病例报告表、规范操作等文件的编写;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登记数据库的开发;全国分中心招募及培训等工作。并且从2007年4月份开始,在天坛医院单中心进行了预试验。目前已经加入到该研究中的分中心已达130余家医院,覆盖了全国3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该研究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运行,从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7月1日完成整个研究的病例收集部分。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对研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此次研究专门聘请了独立的临床研究监查公司,监查研究的整个过程和全部病例资料。

            启动“彩虹计划”培训西部医师

    目前,脑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非常严重的问题。据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公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105.5/10万,居全国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据估算,我国脑血病病人约有700万,每年新发病200万,死亡150万人。而且脑血管病致残率很高,约一半生存病人不同程度地留下残疾。为了促进中国健康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医疗诊治水平的发展,提高基层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由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协办的“彩虹计划”在大会上启动。
    “彩虹计划”的宗旨是,通过为中国经济贫困、医疗水平落后的地区培养一批有一定临床诊治水平的专业医师,促进提高贫困地区的脑血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从而达到让受训人员全面掌握脑血管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培养管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彩虹计划”面向我国西部经济贫困、医疗水平落后地区的从事脑血管病治疗专业医师。选拔培训学员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进行为期1年的进修。“彩虹计划”的学员名单由“彩虹计划”专家组和工作组拟订,由领导小组批准。最终工作组和专家组,将按照选拔规则,在学员名单中选定“彩虹计划”的培训人员。
    此前,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与256名志愿者参加了由健康报社、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情暖西部——全国中青年医师走进青藏”活动,通过举办专家高峰论坛、社区医生大讲堂,以及查房会诊、街头义诊等形式,为西部基层医生送去了新知识、新理念,为藏族群众送去了温暖,也为“彩虹计划”的实施做了前期铺垫工作。
    王拥军教授在谈“彩虹计划”的初衷时说:“政府号召让大医院支援社区,天坛医院接受了支援北京地区5个社区的任务。我认为,支援社区工作,应该到医疗最艰苦的地方去。首先,可以让医生切身体验青海、西藏高原社区医生的艰辛和需要;其次,让大医院的医生了解我国整个医疗资源分配非常不平衡,使长期生活在大医院的专家和医生受到国情教育,对医生的成长和专家的心灵是个触动。”
    在谈到志愿参加进藏活动的体会时,王拥军教授动情地说:“在青海和西藏,我分别给社区医生和处级以上的离退休干部做了健康知识宣教。当地几百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讲课时大家都拿笔记本认真纪录,看得出大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我们深入到西藏的一些医院发现,整个西藏地区的医院都没有神经内科,而影响西藏人民健康的主要是脑血管病。我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查房时,同院长进行了座谈,上世纪九十年代,天坛医院扶植了该院的神经外科,培训了很多医生、护士,对当地的神经外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该院神经外科成为当地最好的神经外科。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该院的扶植,想重点扶植该院的神经内科。”
    在谈到具体扶植计划时王拥军谈到:“西藏地区农牧民收入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这次天坛医院出费用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院长到北京,参加国际卒中会议,请他们加入‘十一五’攻关计划,加入国家队,与我们一起作科研,并将陆续邀请他们的医生来进修,让‘彩虹计划’落到实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