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识
头晕为何看耳科?
“大夫,我总头晕,天旋地转的那种,他们让我看耳鼻喉科,我耳鼻喉没问题啊,头晕不是脑子的问题吗?不应该看神经内科吗?”
在医院中,常常会听到患者有这样的疑惑:“头晕”,到底应该看神经内科,还是耳鼻喉科?
生活中,患者常常用“头晕”指代头部的昏沉感、自身的旋转感、躯体的不稳感等多种症状,但实际上,这种天旋地转似的“头晕”是“眩晕”。在医生看来,“眩晕”与“头晕”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眩晕”与“头晕”有什么区别?
眩晕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无外界刺激所致的自身或(和)外物运动的幻觉,主要为旋转性,也可为前后、左右晃动感。简而言之,眩晕的主要特点在“眩”,也就是天旋地转的感觉——患者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都在旋转、倾倒或反复移动;闭眼时感觉自身旋转或晃动,常常伴有站立不稳的感觉。
而“头晕”,则分为广义及狭义概念。通常患者口中的头晕,是平衡感觉改变、平衡障碍及难以描述的头部不适的广义词,主要包括头昏、眩晕、平衡不稳、晕厥前状态等。也就是说,“眩晕”只是广义“头晕”的一种特殊形式。
狭义的头晕,是头内出现不适感而又无法明确表达的症状,是非幻觉性的空间位置感受障碍。患者可感觉到飘浮感、轻微不稳感、失去自我感或大脑不清晰感、头昏沉感等。常常由心脑血管疾病(低血压、脑缺血)或全身性疾病(低血糖)或精神疾患(如焦急)或过度换气等导致。由于存在歧义,在近年来的症状命名系统中,更倾向于使用“头昏“代替狭义的”头晕“。
眩晕是如何产生的?
人体的平衡是由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这三大系统的互相作用,以及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与作用而维持的。
如果平衡系统中的任何一处出现病变,感受的信息发生矛盾及冲突,即可使平衡系统之间的信息匹配不当,而出现平衡障碍的症状——眩晕。
眩晕有什么不同种类?
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及病因性质,眩晕可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顾名思义,病变发生在前庭系统的周围性结构中,如半规管、前庭、耳蜗等处,据统计占眩晕的30%~50%,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耳源性眩晕“。其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耳石症“,学名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每当头部运动至特定位置时,比如起床或躺倒、平卧翻身时,会出现短暂发作性眩晕,一般不超过数分钟,且不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其他疾病还有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聋伴眩晕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即疾病发生在前庭系统的中枢结构中,如脑干的前庭神经核、小脑、大脑皮层等,据统计占眩晕的20%~30%。主要病变包括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多发性硬化及各种颅内肿瘤等。
非前庭性眩晕则主要包括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分别占15%~50%和5%~30%; 另外,尚有15%~25%的眩晕原因不明。
毫无疑问,前庭周围性眩晕应该首选耳鼻喉科就诊,而前庭中枢性眩晕应该首选神经内科就诊。但由于眩晕涉及诸多系统,病因繁复,如何区分前庭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就成为一项尤其困难的任 务,即使是临床颇有经验的医生亦有可能分辨不清,遑论并无医学背景的普罗大众。
鉴于这种情况,北京天坛医院自2009年即开设眩晕疑难病联合专家会诊,由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骨科等专家共同出诊,减少了患者在多个科室间辗转,减少了医疗资源浪费,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2018年7月10日首都医科大学眩晕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在北京天坛医院挂牌,天坛医院在原有眩晕疑难病联合专家会诊的基础上,开设多个眩晕普通会诊,着力打造“中枢+外周“全覆盖的诊疗模式,由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神经内科医生和耳科医生进行完整详实的病史调查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争取有效控制病情,解除眩晕的痛苦。
上一篇: 突聋很严重,早治最关键!
下一篇: 耳鸣是警报,需要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