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识
疫情当前恐惧、焦虑?勇敢面对它!
疫情当前,有的人焦虑恐慌,每天惶惶不可终日,听到一声咳嗽都浑身紧张。有的人半信半疑,身体出现一点不适时总担心自己已被病毒感染。有的人因计划和生活节奏被打乱,冲动易怒无法释怀……是反应过度、大惊小怪,还是心理崩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王春雪有话想说。
出现突如其来的疫情,心里产生恐慌、焦虑、紧张的情绪是正常的。
轻度和适度的紧张、恐慌的情绪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启动身体的应急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我们要接受这种情绪反应。
过度的恐慌会给身体造成伤害:大家可能会有感觉,特别紧张、恐惧的时候,我们吃饭、睡觉等日常生活都会受影响,压力特别大的时候还容易感冒发烧。这是因为当人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时,大脑会调动内分泌系统,分泌一系列的压力激素,过多的压力激素会影响到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疫情比较严峻的时候免疫系统受到影响,感染的风险会增大。
同时,如果既往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时,过度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对这些疾病的控制造成问题,导致复发甚至恶化。
感觉焦虑恐慌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节奏与平时一致,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现在不能外出看电影、不能去饭馆吃饭,我们可以在家安排好一日三餐,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与亲友互祝平安。这些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很有效的心理支持。
同时,还有一些技术性的办法缓解焦虑恐慌情绪:
合理关注新闻,莫让疫情“霸屏”。尝试远离手机,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关注疫情信息,并控制阅读时间,尽量不超过一小时。只看官方有权威来源的信息,谨慎对待朋友圈的各类信息,不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更不要道听途说;不指责、不抱怨,不传递负性地的资讯。丰富自己的“业余”时间,为生活充电。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清单,并执行它,避免陷入“同情疲劳”。
学会放松与平静,试着与自己和解。放松是应对压力的最好方式,学会使用“放松技巧”可以减轻生活挑战、应激反应对心灵和身体的磨损过程,并改善焦虑、紧张、愤怒情绪。
意象松弛法:借助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等任何感觉器官,用意象进行感觉之旅。找个舒适惬意的地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坐在海滩上,阳光温暖的照在你的脸上,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慢慢放松你紧张的神经,舒缓你焦躁的情绪。
清晨呼吸法:每天早上醒来后,可以尝试双脚站立,腰部向前弯,膝盖微弯曲,手臂慢慢靠近地面;伴着自己深深地吸气,慢慢起身回到站立位,最后抬起头;保持这种站姿屏住呼吸几秒钟后,将气再慢慢呼出。
此外,太极、瑜伽、听音乐、冥想等都是不错的放松选择,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从而释放情绪压力。
换个角度,体会一次“特别的精心时刻”。人们越在困难时,越需要亲密关系的鼓励和安慰,相互照顾、彼此支持,家庭是我们获得安全感的保障。不妨利用这段时间,反思一下自己与父母、爱人、亲子的关系,创造一些精心时刻,说一些爱的语言。对个人而言,自我的精心时刻,可能来自于观看一部纪录片、读一本倾心许久却迟迟未读的好书、听一段安抚人心的音乐等,利用此次蛰居家中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压力和恐惧的感觉特别严重怎么办?
如果您感觉格外紧张、担心、焦虑、坐卧不安、心神不宁,无法正常地生活、与人交往,自己觉得无法控制痛苦情绪,那么您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不要有病耻感,我们的大脑基础情况不同、身体情况不同、心理状态不同、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不同、社会知识体系不同、既往经历不同,在同样的压力和应激状态下,每个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模式不尽相同,并不代表您不够坚强、不够勇敢,甚至胆小懦弱。恰恰在这个时候,您应该勇敢地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下一篇: 小心,坐出来的血栓——经济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