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识
入伏前一起认识一下“藿香正气”
“夏至三庚数头伏”,每年这个时候,“中暑”就会成为热门话题。“中暑了怎么办?”相信有不少人会推荐“藿香正气”,但“中暑要吃藿香正气”真的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吗?
何为“中暑”
首先要明确一下,咱们常说的“中暑”与中医所说的“中暑”并不是一个概念。
从西医的角度看,“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中暑虽然多发于夏季,但并不局限于夏季,只要是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的环境,如炼钢厂等,都有可能发生。
而中医所说的“中暑”,是专指夏季发生的疾病,分为“阳暑”和“阴暑”。
“阳暑”是由于夏天温度高,长时间户外劳作或长途奔走,暑热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和津液受到耗损,而出现头晕、体热、口渴、出汗、乏力等症状,类似于西医所说的“先兆和轻症中暑”。
“阴暑”则是人体正气不足,又过度贪凉,如长时间使用空调、电扇,空调温度过低,出汗时冲洗冷水,大量吃冷饮冰淇淋等,夏季感受了阴寒邪气,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藿香正气,只能用于治疗这种“阴暑”,而不能用于“阳暑”,无论是用何种剂型用于“阳暑”,都会更增其热、损耗津液,加重病情。
我们来了解一下“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在古代是“散剂”,最早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原文记载其主要治疗“伤寒头疼,憎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泄泻,常服除山岚瘴气”。
此方到宋代收入了当时的“国家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广为流传。
现在藿香正气的功能主治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中医认为,本方重在化湿和胃,主治暑湿感冒,对夏季伤湿感寒、脾胃失和者最为适宜,其解表散寒之力较弱,如果表寒较重,可以搭配治疗风寒感冒的“感冒清热颗粒”等。
此外,夏季感冒,并不都是“阴暑”和“暑湿感冒”,也可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热感冒”(阳暑)等等,临床还需要辨证治疗。如果以恶寒明显,体温较高,周身疼痛等寒象为主,或者以咽痛、咳嗽、口干、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为主,都不适宜用“藿香正气”来治疗。
还有几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如果体内有湿邪,恶心、大便不成形,而且有怕冷喜暖的表现,可以临时服用藿香正气来祛湿和胃,但如果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等热象,就不要轻易服用。
“十滴水”与“藿香正气水”作用相似,都只能用于“阴暑”,都含有酒精,服用后不宜马上开车,不能与头孢类抗生素同时服用。
藿香正气水外用,可以治疗一部分湿疹、足癣、瘙痒症,但不宜长期使用,如果涂抹5-7天后效果不明显,建议及时上医院诊治。
藿香正气所治的“霍乱”,是中医理论中的专业术语,意思是“挥霍缭乱”,虽然症状表现同样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但并不是指西医所说的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性传染病。
“阳暑”的轻证,可以试用“任丹”或者“人丹”治疗,食疗可以临时服用西瓜、绿豆汤,更主要的是休息、补水、脱离热环境、适当降温,严重者应该配合清暑益气的汤药治疗。
预防“阴暑”要合理使用电扇和空调,空调温度保持26度以上,多喝热水,出汗时不触碰冷水,不大量吃冷饮冰淇淋等;脾胃虚寒者还要少吃西瓜、绿豆汤等寒凉食物。
上一篇: 经常反酸水,来认识一下胃食管反流
下一篇: “春夏养阳”与“夏吃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