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什么要把患者“绑”起来?ICU护士说这是保护

作者:刘珊珊 袁媛 郭依璠来源:宣传中心 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1-06-1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image.png

      “手术马上开始,麻醉师、手术护士核对患者信息,无影灯打开……”伴随着一段舒缓的音乐,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袁媛正在为手术患者家属讲述着手术患者在送进ICU之前的流程,让家属原本焦急的心情逐渐平缓下来。6月9日上午,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的“重症健康小课堂”再次走进患者家属等候区,由ICU护士长王琳为大家解密:ICU里为什么要把患者“绑”起来?

image.png

image.png

      现场的几个问答互动后,家属们很快被王琳的授课所吸引。通过教学模拟人的现场演示,王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观地告诉大家插在患者身上的这些大大小小的管子的不同作用,它们都是患者非常重要的生命通道。

      “在ICU的患者,患者经常会留置气管插管、胃管、中心静脉输液管以及尿管等,这些管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的感觉,如果患者活动幅度过大就会引起这些管路脱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我们会给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王琳的讲述一下子解开了家属们心中的疑惑。

image.png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为了保护患者的皮肤,护士们会用皮肤保护膜或者小毛巾对约束部位的皮肤进行保护。”王琳拿出皮肤保护膜、约束带和约束手套,现场示范了如何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让现场的家属也感受了一次被“绑”起来的感觉。

      把患者约束起来就不能动了吗?王琳告诉家属,“对患者进行约束后,在不触碰到管路的安全范围内,患者是可以动的,对于下肢这种没有输液等操作的患者,是不用约束的,并且还要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我们会把呼叫器放在患者的手中,一旦有不舒服可以随时呼叫,对于意识不清醒的患者,护士会随时守候在身旁,及时发现问题。”这些讲解给在场的患者家属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随后的课堂上,北京天坛医院危重症、神经重症、呼吸重症、心脏重症等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集体亮相,为在场的患者家属答疑解惑。“这些问题,都是患者家属实实在在想了解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举措,让大家更加了解ICU,缓解他们焦虑的情绪,也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袁媛说。

image.png

重症健康科普小课堂: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常会保留一些重要的管路,如气管插管、头部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胃管、尿管等。一旦这些管路不慎脱出,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甚至导致死亡。为防止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我们会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即使用合适的约束工具约束患者的四肢或肩部等,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安全。

保护性约束,不是随意捆绑,而是有诸多讲究

1. 充分评估

      为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医护人员充分评估约束指征,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情绪、配合程度、肢体活动情况、管路状况、独立等级等,根据评估结果决策是否实施保护性约束。

2.知情同意

      对清醒患者,医护人员会向患者或家属讲明约束的必要性和方法;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会向家属详细交代患者的病情、存在的安全风险、保护性约束的目的与方法。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后,采用合适的约束工具为患者实施约束。

3.动态保护

      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摆放为功能位,在被约束局部加保护垫,并避免约束过紧。尽管保护性约束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但长时间约束易造成患者皮肤损伤、末梢血运不畅、关节障碍等。因此,护士会定期巡视,指导清楚患者使用床旁呼叫器,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患者改变体位,意识障碍患者,护士加强巡视,保持患者舒适卧位,并定时为患者松解约束带,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等。

4.指导患者合理活动

      护士充分评估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指导及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

(文:宣传中心 刘珊珊  重症医学科 袁媛   图:郭依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