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天坛精神

医院概况

天坛精神

京广同心、并肩作战

作者:郭依璠来源:广东医疗队、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0-07-1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6月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度肆虐,多个地区重新成为中高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由12个省选派了20支核酸检测医疗队,分别支援北京的8个委属委管医院和12个北京市属医院。6月20日零时,广东医疗队第一批21名队员收到出发指令,各组派单位和队员不讲条件、不掉链子,通宵达旦准备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于当天深夜抵达北京,对口支援北京天坛医院的新冠病毒肺炎筛查检测工作。

      这是一支以“80后”为主力的年轻队伍,平均年龄35岁,他们来自广东省10家不同的医疗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陈楚嘉和谢汶晃自疫情发生以来就一直奋战在P3实验室,陈楚嘉说:“新冠核酸检测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操作细节、每一个生物安全注意事项都铭刻在我的心中,我要把我宝贵的实战经验用在此次北京阻击战中。”在与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同仁们共同携手的日子里,他们为应对大规模核酸筛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微信图片_20200710151355.jpg

      最年轻的队长,却是个“老干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郭鹏豪是此次医疗队的领队,1984年出生的他是12个省所有选派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长。“我们21名队员来自10家不同的医疗机构,大家互不相识,在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中,我们到底能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国家指派的任务,我的队员们能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这些问题一直都萦绕在我的心头。”郭鹏豪想起了刚刚抵达北京时的情景。

      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彼此熟悉,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全部核酸检测人员与广东省医疗队队员进行混编排班,不分你我。检验科主任张国军根据两队队员的组成情况,按照质量控制组、技术主管组、设备管理组、试剂耗材组、生物安全组、培训教育组等构建团队框架,细化队员分工,“京广线-核酸检测团队”正式组建。在抵达后短短12个小时内,大家默契配合,团结协作,完成了6台核酸提取仪和5台扩增仪安装校准工作,24小时内检测实验室正式上线,临床新冠核酸检测顺利开展。

      6月26日下午5点多,已连续值班12个小时的郭鹏豪,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核酸筛查样本时,选择了继续坚持。当时很多队员都让他回去休息,但任何细小的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再累他也要和队员们在一起。晚上11点30分,第一轮次1000人份的检测样本顺利出结果,实验室各类质控均符合要求,24小时内“京广线-核酸检测团队”共同完成8000人份的核酸检测筛查工作,在那一刻,郭鹏豪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他做事情很细致,想的都特别多,每个环节都要反复地确认,我们都觉得他就像个老干部,遇事不慌,心里特别有谱儿。”广东医疗队总联络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黄小慧说。

      “那一刻,我的心里感到踏实了;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又经历了一次成长。当我看着队员们忙碌的身影,看到他们湿透的衣衫,看到他们疲惫的身躯,看到他们脸上的压痕,我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对即将到来的下一批大筛查工作充满期待、充满信心……”郭鹏豪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到。

微信图片_20200710151401.jpg

      愿披星戴月,迎漫天霞光

      刚刚结束了第一批次大规模的社会核酸筛查后,6月27日,第二批次来自高校的核酸筛查检测紧随其后。当天下午4点多样本陆续送到,“京广线-核酸检测团队”第三小组组员晚上9点在完成交接班工作后,换好防护服分批进入了核酸检测实验室,凌晨3点半左右,所有12000余人次的待检测样本全部上机。6个多小时不停歇的轮流作战,汗水早已将他们的刷手衣浸湿,轻轻一拧,汗水连成线般的落下来,清洁完毕,队员们拿起矿泉水几乎都是灌进喉咙里的。清晨6点,12000余份检测结果顺利发出。

      “当时我从实验室出来,累得趴着示教室的桌子上睡着了,迷迷糊糊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晨光,以为天亮了。一看手机才凌晨四点半,看着北京天坛医院门诊部‘鸟巢’一般的建筑,在北京的晨曦中就像一幅水墨画,当时心生感慨:北京的天可亮得真早呀!我发了个朋友圈‘愿披星戴月,迎漫天霞光’。我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广东医疗队总联络人,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黄小慧回忆道。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广东医疗队7成队员是党员,疫情当前,临时党支部的成立让全体党员更加坚定打赢这场胜仗的决心和信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何国炜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这次主动请缨到北京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陈晓娇说:“与除夕夜报名驰援武汉时一样,我作为一名党员,这次同样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能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出力是一种幸福。”广州市胸科医院的刘欣说:“要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用实际行动扛起‘为人民群众筑起疫情防控安全线’的使命担当。”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吕海峰说:“共产党员越是艰险越向前,在疫情前的‘逆行’既是党旗的号召,也是医者的仁心。”7月1日当天,广东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3名入党积极分子郑重地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

微信图片_20200710151412.jpg

1.jpg

      过命的交情,一辈子的朋友

      随着北京疫情形势的总体向好,广东省医疗队的支援任务也即将接近尾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余学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古文深、丁睿是队伍里的“拼命三郎”,余学高在医疗队落地24小时内几乎连轴转,为的就是保证医疗队所携带的仪器设备尽快完成校准和数据比对,迅速上线检测实验室。古文深和丁睿承担所在单位核酸检测、核酸抗体检测工作时就一直冲锋在前,他俩总是说 “随时安排,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第一个上”。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利东,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伍敏仪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钟家禹、郭敏是队伍里的高级职称队员,“70后”刘利东刚刚完成广东省支援西藏1年的任务回到广东,这次接到支援北京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说:“这次决定来北京支援就如同当时决定去援藏一样,祖国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到哪里。”伍敏仪和钟家禹分别担任此次医疗队第一组、第二组组长,是队伍里的“定海神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林卫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康嘉乐和广州市胸科医院的牛群是队伍里“80后”主力队员,他们是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主动负责医疗队后勤保障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詹龙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邓颖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王敏红是队伍里年轻的“90后”队员,他们蓬勃有朝气,年轻有实力。

      20多天的时间,“京广线-核酸检测团队”从最开始的互不熟悉,到现在的并肩奋战,小小的实验室承载着大家共同的心愿。支援期间恰逢“端午节”,北京天坛医院后勤部门和检验科的同仁们为医疗队精心准备了粽子、鲜花和卡片等礼物。“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杯子,上面印着每位医疗队队员的名字,希望他们能记住我们一起熬夜奋战的日子。”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吕虹说。

      我们一起穿上防护服并肩工作、也一起熬夜守候检测报告的生成;我们一起经历过北京下雨的夜晚,也一起迎接过北京美丽的清晨;战友,让我们未来再见;朋友,等疫情过去,再来这里吃一碗炸酱面!

微信图片_20200710151418.jpg



(广东医疗队 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 郭依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