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全面统筹、全负荷运转 北京天坛医院多措并举应对就医高峰

发布时间:2022-12-2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bf04ad3493d816baadee781c3cd297cc.jpg

      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了解到,为应对就医高峰,医院提前谋划、统筹资源,通过多项措施确保发热门诊、急诊等环节运转流畅,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提前统筹整合资源 及时调整重心

2d808b912e0a1b490408ad81624cb1c0.jpg

      北京天坛医院发热门诊内,10余名患者正在间隔就坐,有序候诊,诊室的叫号系统不时更新,呼叫患者进入诊室就医。感染科主任王宝增介绍,目前,发热门诊每日就诊人员数量已经从最高峰的超过500人回落到每天250人左右。

      “医院提前预判到可能会出现的就诊人员激增的情况。”王宝增介绍,在这轮疫情初起时,医院就在发热门诊外增设了18个方舱,作为感染楼内隔离诊室的补充。随着就诊人员数量迅速增加,医院迅速调整发热门诊设置,开辟第二诊区、增加诊室,同时抽调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增援发热门诊,并统筹协调药学、检验、放射、财务等多部门加派人力,共同提升发热门诊接诊能力。目前发热门诊患者基本实现随到随诊,基本没有排队情况。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医院提前判断,把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从“防控”为主迅速调整为正常诊疗和“对新冠核酸阳性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救治”上来。

      一方面,医院整合发热门诊、急诊的资源,建立“红区”病房,将新冠核酸阳性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在这里集中收治;随着疫情发展形势的变化,在“红区”病房的基础上,医院又在各病区设立隔离病房,一些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符合病房收治条件的阳性患者,可以直接到相关疾病的专科病房进行治疗。

      同时,医护人员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接诊转科制度,包含急诊接诊、办理入院、手术等全流程步骤。并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基本操作和急救技能培训,保障患者的急救通道一路亮绿灯。

      另一方面,医院加大退烧、止咳化痰等相关药物的储备,并积极引进治疗奥密克戎病毒的“特效药”,同时,由医院中医科总结的“天坛清瘟化湿方”和“天坛清瘟利咽方”经过实践检验,对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对症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5a2db5cf53367c2d1d86f14690f412c6.jpg

75e00f16ddc4e0555d0b66b5e62d8ac9.jpg

c1606f6cb172a0bcd44704ad7bbd9676.jpg

举全院之力 确保“生命通道”

ed9a965be1539295a2d624378f1be351.jpg

      每天早上8点的交班会,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徐玢都要面对全体院领导、全院职能部门中层干部介绍前一天急诊收治患者的情况,领导们往往能从看似简单的数据中,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讨价还价的时间,书记院长现场调度,谁的‘孩子’谁‘抱’。”徐玢说。

      “举全院之力”是医院保障急诊和发热门诊的真实写照。

      为了应对重症患者增加的局面,医院加强了重症专家小组的建设,无论是发热门诊还是急诊接诊的各种疾病的重症患者,立即会有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救治。

      针对卒中、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医院全力确保绿色通道畅通。例如针对阳性孕产妇,医院不但设置了专门的产检区域,还打通门诊、手术室、病房、新生儿监护等全流程,确保全程畅通,同时整合全院多学科,特别是神经学科等优势学科,集全院之力搭建起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平台,全力确保孕产妇和婴幼儿等重点人群医疗救治;针对卒中患者,医院充分发挥神经学科的优势,进一步整合神经内外科、神经介入、ICU、手术室、病房、麻醉等各学科资源,各环节流程前置,畅通从急诊收治到溶栓或手术取栓的全流程,确保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同时,医院加强重症病房的设备、人员储备,在原有ICU的基础上,挖掘各病区潜力,在病房内设置可随时转换为重症监护的床位,配置设备、进行人员培训,加强重症的诊治能力,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入口”畅通了,“出口”也需要顺畅。北京天坛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晓岩介绍,为了缓解急诊和发热门诊压力,医院统一调配各科室病床资源,要求对急诊患者实现“应收尽收”,同时,针对急诊患者神经系统疾病和内科疾病较多的特点,医院打破大内科神经病学中心的学科建制,统一调配资源,最大限度将符合条件的急诊患者收进病房。

坚守,医护人员的“硬核”担当

cea77f53e8eb5fc420ac3911494f8c34.jpg

      在急诊抢救室里,身穿蓝色隔离衣的医护人员们步履匆匆,穿行在患者的床间。监护仪有节奏的声音中,医护人员们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频频打破监护室里的节奏。

      在“红二区”病房,同样的场景正在上演。这里的患者有刚刚进行完手术的,有气管切开的,情况更加复杂,医护人员们常常刚刚完成一位患者的抢救,另一位患者又出现情况,大家基本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每天都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极大的压力。”感染科护士长周来凤说,曾经有一个年轻的护士,因为疲劳、压力,在电话里哇哇大哭,等她急忙赶过去时发现,那个小姑娘“穿着防护服,没事儿人一样给患者发药呢”。

      “现在患者多,像以前的工作节奏肯定不行。以前我们是要求护士们多转转,现在是要求他们多‘跑跑’。”杜岳说,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危重和较重的患者要第一时间采取救治措施,而一些病情相对平稳的患者经过分诊台初步检查后,要等候就诊。为了怕一些表面平稳的患者突发危急情况,护士们需要每半小时对这些患者进行二次评估和分诊,“巡检、送药、处理其他的事,我们基本上都是一路小跑的状态”。杜岳说,护士多出现一次,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一个心理安慰,“能多跑几次就多跑几次呗”。

      冬日的暖阳下,发热门诊方舱里温度宜人。以前作为隔离病房的这些方舱,经过彻底消毒后已经成为候诊室,这里边有暖风、有躺椅、有紧急呼叫按钮,可以让患者不必在寒风中等候就诊。“我们准备了一次性纸杯、热水、便利食品、充电宝、N95口罩……来医院的患者往往都忍受着各种不适,我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他们候诊更舒适一些、看病更顺利一些,尽可能解除患者的病痛,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劲压抑着咳嗽,周来凤说。

      “疫情不是就医的门槛,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调整,医院也将实时调整、优化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