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天坛健康管理及脑健康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1-16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办的“天坛健康管理及脑健康国际研讨会”日前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围绕脑健康研究、脑血管病防治、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话题畅所欲言。

      在学术交流活动前,研讨会特别安排了致辞环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综合处处长金玉军、中国健康促进和教育协会副秘书长罗刚和北京天坛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晓岩的共同主持。金玉军、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和北京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北京市体检中心主任张静波分别致辞,嘉宾们首先对北京天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机遇肯定,同时嘉宾们针对落实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做好脑健康科普宣传,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筛查手段研究以及分析、干预等方面形成合力等提出建议和希望。

      随后,来自中美两国的8位专家围绕脑健康、健康中国建设、新技术应用等课题做学术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淑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内科与药物治疗学系冷昕袆副教授、全军健康管理学会秘书长郑延松主任医师做学术主持和精彩点评。

      来自美国圣约瑟夫医学中心的Barrow神经血管中心主任David Wang教授在主题为“治疗卒中最好的办法是预防”的报告中提出可借鉴心血管疾病指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应在对脑血管病风险进行规范评估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不推荐阿司匹林常规应用于一级预防;房颤不能抗凝者应考虑左心耳封堵术;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无论手术还是支架治疗,需将并发症控制在2%以下;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可以应用有PCSK9抑制剂;运动是预防心脑疾病的重要方法;新冠增加缺血卒中的风险,但在新冠患者中预防性用抗栓药没有证据等观点。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以“脑健康国际背景和中国行动”为题,结合现实,诠释脑健康的定义,并解读WHO提出的脑健康倡议,强调需要关注身体健康、环境健康、安全和保险、学习和社会联络,以及公平的医疗服务等决定脑健康的因素。此外,他还介绍了各国有关脑健康、脑计划的开展情况和关注重点等,并特别阐述启动于2022年的“中国脑健康行动”的目标和实施方案。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郭清教授以“实施533健康管理工程 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题,介绍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如何通过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特别是在5G技术、大数据和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的支撑下,通过“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实现“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从而促进精准健康管理,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元立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脑心同防同治”诊疗经验,他介绍,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发病率就在20-30%左右,房颤合并剂型脑卒中、主动脉瘤(夹层)合并颅内动脉瘤(夹层)、心梗后抑郁等脑心共患疾病也在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脑心同防、同治十分必要,可以通过建设“脑心同治”中心,开展复合手术治疗等方式,推动“脑心同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方堃副教授依据2021年最新的二级预防指南,详细介绍了缺血性卒中依据病因分型的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策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敬业副教授在发言中解读了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进展和指南;苏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慧慧副教授分享了缺血性卒中的血压管理进展,特别是依据不同病因和不同病生理状态,针对降压治疗的时机和目标值的不同证据和推荐。

      北京天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郑华光副教授作“血管性认知障碍防治进展”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特别是缺血性卒中导致的卒中后痴呆,以及针对高危人群的综合预防措施,以及改善认知、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病或复发的措施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淑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内科与药物治疗学系冷昕袆副教授、全军健康管理学会秘书长郑延松主任医师作学术主持和精彩点评。

      郑华光在致辞中感谢相关单位的支持,同时发出“携手同行、勠力同心,共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预防脑重大疾病、促进全生命周期脑健康”的倡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