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他们用10年研究证明 脑深部电刺激(DBS)可能对“植物人”有效!

作者:卢国强来源:宣传中心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30308085233.jpg

      在长达10年的临床治疗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何江弘团队发现,脑深部端刺激(DBS)技术治疗慢性意识障碍(DOC)有更好的效果。作为这一领域目前世界范围内病例数量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的临床对照回顾性研究,“脑深部电刺激术改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长期结局研究”3月7日在中国卒中学会官方英文期刊《卒中与血管神经病学》(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SVN)发表。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意识障碍病区主任何江弘介绍,慢性意识障碍是指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超过28天的患者,这类患者对自身和外界环境反应变差,长期需要人照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脑深部电刺激(DBS)是一种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在大脑深部核团植入电极的神经外科手术,已经被证明是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可能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临床策略,也没有系统性的循证医学证据,疗效稳定性也受到质疑,给临床医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团队,何江弘团队回顾性地分析了在2011年7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从长期预后角度确定脑深部电刺激对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疗效和时效,并确定与患者结局相关的影响因素。

微信图片_20230308084242.jpg

      研究数据显示,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组半年有效率13.5%,一年有效率32.4%;对照组半年有效率3.0%,一年有效率4.3%。在调整相关因素后,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在1年时显著改善了意识,可以看出治疗组在唤醒效果和速度上都远高于对照组。

      研究发现,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与慢性意识障碍更好的结局有显著相关,处于微意识状态(MCS)患者在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后,其受益显著优于处于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状态(VS/UWS)患者。

      这项研究通过医学统计学分析,有效的证明了脑深部电刺激相比对照组更好的疗效,为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临床应用以及相关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规范化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提供了循证医学参考。

      此次发表的论文《脑深部电刺激术改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长期结局研究》(《Long-term functional outcomes improved with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也是目前该领域首次系统性回顾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疗效和影响因素。论文第一作者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意识障碍病区副主任医师杨艺,通讯作者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意识障碍病区主任何江弘


作者简介:

      杨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主任医师,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青年学者。聚焦于意识障碍疾病的诊断、预测和神经调控治疗,及脑机接口应用的临床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获批“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委会神经网络重建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委员等学术任职。

      何江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坛医院意识障碍病区主任。从事昏迷及植物状态促醒治疗。认知与意识障碍患者隐匿意识的多模态检测与评定;无创神经调控(TMS,tDCS等)治疗方案与评定,外科促醒手术及程控技术。基于检测的精准术后程控;残存意识与运动意图的人机交互输出。在“昏迷与意识障碍领域”近5年Scholarly学术排名中,亚太地区排第一,全球排第八。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牵头制定中国专家共识2部。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分会意识障碍学组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生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分会委员。

宣传中心   卢国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