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24-01-0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2023年12月29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会议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正在和曾经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同志们致以诚挚慰问。以北京天坛医院医务人员为主组建的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大会表彰了30个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先进个人。

      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中22名队员来自北京天坛医院,另两名队员分别来自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援非期间,医疗队员用无私的爱心、精湛的医术、忘我的奉献,创造了当地医疗史上的多项“第一”,填补了多项医疗技术空白;为受援国培养了一批技术能力突出的管理和业务骨干、搭建长期交流支援平台;服务我驻外人员、中资机构和华人华侨,成为他们的“生命守护神”,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造福当地人民。

      在北京市派遣援外医疗队的55年里,北京天坛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向非洲、中美洲派送或参与派送援几内亚医疗队、援利比亚医疗队、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医疗队,派出6批队员64人次,一代代的天坛援外队员们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做好援外医疗工作,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天坛故事,为增进我国与受援国的友谊、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双边外交、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天坛贡献。

3.jpg

image.png

      一年半,18个月,560天——这是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在当地工作的时长。一年半的时间里,24名医疗队员扎根西非,用无私的爱心、精湛的医术、忘我的奉献,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造福当地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image.png

      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中,22名队员来自北京天坛医院,另两名队员分别来自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2022年3月4日,恰好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医疗队登上飞往几内亚的航班。

      “从登上飞机那一刻,就注定我们这是一趟不平凡的旅程。”队员们回忆。医疗队出发时,正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处于高位的时候,受国际局势影响,队员们乘坐的航班辗转绕行,总航程近1.5万公里,飞行了50多个小时才降落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

      马不停蹄地与上一批医疗队进行工作交接、熟悉环境,医疗队只给了自己一周的调整时间。

      队员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关。虽然大家出国前都已经系统地接受了法语的培训,但初来乍到,与当地的医务人员、患者交流仍然有很大的障碍。“想在几内亚顺利开展工作,每个人都必须过语言关。”队员们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强迫自己与当地人多交流、多学习,翻译器、打手势、“蹦词”,用尽“十八般武艺”,逐步克服了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

image.png

      当地医疗器械、培训学习条件落后是不争的事实,这是队员们要克服的另一个困难。例如在国内诊疗肺部疾病常见的气管镜技术,在几内亚当地尚未开展。“我们协调国内厂商捐赠了设备,但当地没有国内的模拟训练条件,怎么能让当地医生尽快用上这项技术,当时也让我们挺犯难的。”队员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没有教具就自己做,牛肺、羊肺……队员们因地制宜,很快自制的牛肺模拟器就摆进中几友好医院的课堂。

      从接到设备到准备课程和模拟训练器,到完成培训达到临床应用条件,仅仅用了3周,2022年4月26日,在两国医生的合作下,支气管镜技术在中几友好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成功应用,这也意味着这项技术落地当地,将为更多患者造福。

image.png

      对于由一家以临床神经科学为优势学科的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几方最迫切的愿望是通过学科建设、技术支持等,实现神经学科、危急重症等疾病患者的治疗可以不出几内亚。

      “我们不远万里来到几内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到这里,让更多的医疗技术在这里落地,帮助更多的患者。”

      怀着这样的心愿,医疗队员们克服当地医疗条件匮乏的困难,不断突破,把更多技术带到当地。

      颅内动脉瘤夹闭、神经外科术中超声辅助、脑肿瘤卒中显微镜下病变切除,巨大肿瘤、复发垂体瘤,一次次疑难病例讨论和复杂手术讲解……虽然遭遇手术中多次停电、氧气罐氧气不足、器械简单初级等各种困难,但在中国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当地神经外科医生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不断接触到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不仅精妙的手术技术,麻醉、护理,中国医疗队带来的是全面的提升。

image.png

      与此同时,医疗队员们还先后开展心脏介入、支气管镜、心脏冠状动脉CTA检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等新技术,并手把手将这些技术教给当地医生,努力把新技术留在当地。他们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开展特色临床诊疗,赢得几方医生的敬佩。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队员们的眼光并不仅仅局限在临床和教学。医疗队全力配合设计完成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项目申报并顺利获批,启动实施第一年重点工作;队中国家卫生政策顾问完成了十余项几内亚医疗卫生体系调研报告,提出政策建议,得到了几内亚卫生部的高度肯定。此外,医疗队在援几期间先后出版了《轻松应对脑血管病》和《常见周围血管疾病治疗宝典》两本法语图书在当地进行科普宣传,以及《神经外科医师查房手册》《急诊抗感染治疗指导手册》等多部医学专著,帮助当地提升医学素养和诊疗水平。

image.png

      “我们的白衣上面统一绣着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标志,最醒目的就是五星红旗。在几内亚,我们代表的就是中国。”在几内亚,结束一周的防疫隔离后,医疗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驻地升起五星红旗——虽然条件相对简单,但升旗仪式简单而庄重,在距祖国万里之外,全体医疗队员身穿胸前绣有中国国旗的白衣,集体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

      中国政府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是两国友谊的重要见证。二期扩建项目为这里增添了DSA血管造影、核磁共振、CT等大型医疗设备。医疗队配合相关部门,对二期项目进行深度调研,为二期项目梳理完善一整套从接诊、检查、诊断、治疗到手术的诊疗规范,积极推动二期项目建设。

      为使中几友好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医疗队多次与中资企业联系,为中几友好医院捐赠了包括1辆急救车、3条常规气管镜、2台无创呼吸机、1台高流量呼吸治疗仪等大量医疗设备,并提供应用培训课程,有效提升了中几友好医院重点学科诊疗能力,为社会资源助力援外医疗工作,推荐国产优质设备“走出去”等都进行了有益探索。

image.png

      “中非急诊急救论坛”“中国-几内亚神经外科国际论坛”“几内亚华人心脑血管急症科普论坛”“中国几内亚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学术交流会”,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科普讲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预防科普讲座、疟疾防治讲座等健康促进活动,在医疗队的努力下,几内亚医学专家加入中国医学组织,中几两国在医学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融洽。

      2023年8月1日,中几友好医院二期项目顺利移交,“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揭牌成立;9月8日,医学影像中心挂牌启动;9月13日,中国第二十九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启程回国……

      “几中关系已成为国际友好合作的典范,感谢我的朋友们,中国的白衣使者!”临别那天,中几友好医院几方院长穆罕默德·迪亚内向第29批援几医疗队由衷致谢。

      “‘碧海云天处’是我给驻地起的名字。虽然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故事即将结束,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将如璀璨星光永恒闪耀于碧海云天处。”医疗队的最后一篇公众号文章这样结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