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世界帕金森病日】创新疗法助力帕金森病患者

作者:冯涛来源:运动障碍性疾病科 发布时间:2024-04-1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image.png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学组提出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以左旋多巴等传统药物治疗为金标准。但随着长期疾病进展,以及长期药物治疗亦会造成以运动波动、异动症为主的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出现了包括神经调控技术、干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创新性的医学技术,被探索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干细胞技术治疗

      该技术经历了长期的基础研究历程,逐渐进入临床试验、转化期。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干细胞治疗技术的涉足领域十分广泛,在干预心脏病、糖尿病、脑中风、肝硬化等疾病中都显示出良好效果。干细胞治疗帕金森,在全世界已经有多个临床级试验, 目前全球已经注册的关于干细胞在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共有二十余项。这些干细胞被移植进入脑内,会进一步整合到病人的大脑神经网络里面去,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去分泌多巴胺,实现帕金森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干细胞被认为是能够治愈帕金森病最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众多研究团队尝试多种来源细胞进行移植。用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研究的干细胞主要有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研究表明,应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是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Shinya Yamanaka在著名学术杂志《细胞》(《CELL》)上率先报道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英国和日本两位科学家因“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即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而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奖。2011年美国纽约Lorenz Studer团队研发新技术,利用多能干细胞 (PSC) 体外定向分化高产量并具有功能性的多巴胺能前体细胞及神经元,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2018年《自然》(《Nature》)杂志封面报道了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多巴胺前体细胞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移植治疗,是试验帕金森病新疗法的一个重要进步。

      由于这将是一种异体移植,患者将接受免疫抑制剂,以防止可能的移植物排斥反应。细胞移植替代治疗并不能改善帕金森病的病理状况。移植的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细胞也可能受到病理脑环境的影响。干细胞可能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逆转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起初主要是针对基因缺陷所引发的罕见病。思路很简单:如果某人遗传了一个有缺陷的基因而致病,那么,向他的细胞内植入该基因的正常版本,就像把DNA做成药,只要能把这个药准确送进患者细胞里,替异常基因工作,理论上就可以有效治疗相关疾病。经历了全球科学家几十年的努力,如今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开发正逐渐从罕见病延伸到大病种,这样将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治疗基因递送至患者脑内,促进多巴胺合成与分泌,阻止疾病进展

      基因治疗,就是以一些病毒作为载体,通过病毒感染靶向细胞,替换或修改靶细胞的突变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目标。这种病毒载体为非复制型(不会自身复制也不会传播,从而可控),如腺病毒、慢病毒等。一些研究已经证实这种病毒安全有效。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直达特定脑区,减少对非目标区域的影响。在研的有关多巴胺修复、基底节网络调节等运动症状的基因治疗,同时也包括神经营养因子和疾病修饰方面的研究进展。

脑起搏器治疗

      在国际上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国际帕金森治疗指南中是中晚期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013年由清华大学研发的脑起搏器成为首个获批的国产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包括脉冲发生器、延长导线和电极三个部件,电极植入脑内,对于帕金森病来说,通常是丘脑底核,脉冲发生器植于胸前皮下,延长导线在皮下连接脉冲发生器和电极。脑起搏器产生的电刺激脉冲,通过电极触点作用于脑内靶点核团,抑制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减低其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缓解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通过术后调整控制到最佳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不破坏脑组织,不影响今后其他新方法的治疗。

      通过将电脉冲发送到大脑的特定区域,可以减轻症状,并直接减轻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的药物引起的副作用,降低用药量,已经广泛被临床认可,全球脑起搏器累计植入患者已超过20万例。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电子药。国际上多项研究显示疗效可持续十年或者更长时间。

磁波刀治疗帕金森病

      “磁波刀”在医学上的正规名称是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技术。这个技术的原理是,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技术是将患者头部固定于一个特殊的框架内,这个框架的顶部有一个能够发出超声波束的头盔覆盖患者的头部;患者躺在磁共振扫描仪中,医生检查大脑的结构并确定治疗的靶点。靶点目标确定后,高强度的超声波在磁共振成像的引导下,不用“开刀”穿过完整的颅骨,精准定位于大脑中的病变部位,对靶组织进行消融、损毁,从而治疗疾病。聚焦超声就像使用放大镜将光束聚焦在单个点上一样,可以准确地在特定目标上集中多达1,000束超声波,提高能量水平以消融局部靶点组织。

      磁波刀作为无创精准医疗的新技术,融合了磁共振高分辨成像的精准定位、在体实时测温技术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以无创的方式对目标组织进行热消融。该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高、无创、无辐射,属于不用开刀的“损毁手术”,没有出血、感染风险,不用麻醉。同时,“磁波刀”治疗PD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这项技术一般只能治疗单侧病变,不适合两侧症状都比较明显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无法满足这些患者的迫切需求。因此有望受益于聚焦超声技术的帕金森病患者并不多。由于脑组织不是完全均质的,导热系数存在差异,当超声聚焦产生热效应时,可能产生不规则形状的脑组织破坏灶,影响精确度和疗效,导致潜在的不良反应,例如肢体麻木、无力等。磁波刀发出的聚焦超声对脑组织的作用是持续的消融和损毁,造成了不可逆的病变。由于颅骨可以吸收大量超声产生的热量,聚焦超声技术可导致头皮灼热损伤。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技术虽然免除了开颅手术的损伤,但依然要通过对脑深部核团的损毁来产生作用;这种损毁的范围和程度,存在可控性偏低、不可逆转的弊病。

其他研发中的新技术和新药

      在研发中的治疗帕金森病创新疗法还有脑机接口技术、神经假体技术。在研发中的新型药物包括:1免疫抗体类药物;2清除脑内铁沉积药物;3新型注射用抗PD药物(将抗帕金森病药物包裹在脂质体、纳米颗粒中,通过肌肉注射方式给药,注射一次即可数天到数周有效)。

       这些创新性疗法给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希望,有的已经逐步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有的在进行相关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

运动障碍性疾病科   冯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