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北京天坛医院2项研究型病房项目入选首批卓越计划并获千万经费资助
11月4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研究型病房卓越临床研究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项目)立项名单。
北京天坛医院作为首批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单位,由赵性泉教授团队、张伟教授团队申报的项目分别获批“卓越计划”项目,每项分别获得1000万元市财政经费资助。
基于研究型病房的急性自发性脑出血
多学科协同创新临床与转化研究
项目负责人:赵性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北京学者、国家级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会长。
项目总牵头人赵性泉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脑血管病防治领域。项目依托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4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汇集了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影像学、病理学、试验诊断学、护理学等多个学科的顶尖专家,组建多学科“复合型”团队。旨在通过多维度、精准化的临床研究,提高急性脑出血诊断和治疗效率,降低致死和致残风险。
团队针对我国脑出血发病率高,且致死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的现状,聚焦脑出血的精准评估、个体化治疗和并发症防治,覆盖了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神经内镜手术、机器人立体定向微创穿刺、药物治疗、继发性脑损伤机制、并发症防治等多个领域,通过前瞻性队列登记研究、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以研究型病房为抓手,聚焦脑出血临床、基础、转化的瓶颈问题,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协同创新、联合攻关。
北京天坛医院凭借其在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和经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团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已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和指南。随着项目的深入,预计将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推动我国脑出血防治水平的提升。项目预期将显著降低脑出血致死和致残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为北京市400余万60岁以上人口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项目还将推动转化医学发展,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脑出血领域临床与研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胶质瘤全病程精准诊疗新技术
研发与临床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伟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副主任、神经肿瘤外科5病区主任,青年北京学者、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
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是青壮年男性第一位,女性第三位肿瘤死因,疾病负担巨大。项目聚焦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针对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手术术式、诊断技术、预后评估、康复模式等各个诊疗环节,聚焦胶质瘤患者的全病程管理,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学科开展组团式临床应用研究,产出引领性科技成果。
项目以张伟教授为项目总牵头人,江涛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各平行项目负责人及方法学专家如贾文清、周大彪、李德岭、保肇实、王引言、王安心等人都是所在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专家,充分集中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神经外科为核心的强势学科集群,涵盖了手术、放疗、化疗、病理、电生理、康复等上下游学科。项目下属各平行项目主要集中于胶质瘤患者全病程管理的三个关键瓶颈问题:诊断系统不完善、临床预后难以预测和传统治疗效果有限。预期的目标和成果集中在六个方面:突破诊断新技术、构建预后新模型、推动新药物应用、加速新技术迭代、创建康复新范式和研发诊疗新设备。
上一篇: 纪念白求恩同志逝世85周年研讨会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