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园地 >>健康指导

护理园地

健康指导

咽喉反流性疾病:隐匿的健康威胁

作者:吴松岭 贾晋莉 高立明 王辉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外科 发布时间:2025-02-24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李老师是一名中学教师,教学认真负责,课堂上总是声音洪亮,绘声绘色。然而,最近他却遇到了一点麻烦,上完课后他总是感觉喉咙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卡着似的干涩疼痛,声音也变得沙哑起来。起初,他以为是用嗓过度,多休息就会好起来,然而观察了一段时间咽喉不适的情况并没有改善,于是李老师来到耳鼻喉门诊就诊。

image.png

      医生通过问诊得知李老师平时有反酸、打嗝的情况,经过检查,李老师的这些症状可能与咽喉反流性疾病有关。那么什么是咽喉反流性疾病呢?它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上呼吸道、消化道,包括鼻咽、口咽、喉咽和喉等部位,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为什么会得咽喉反流性疾病呢?

(1)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管上、下括约肌松弛导致食管-咽喉机械屏障结构功能障碍,使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造成黏膜损伤。

(2)咽喉部抗酸能力弱:咽喉黏膜缺乏碳酸酐酶同工酶 Ⅲ,对胃酸的抵抗力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中的胃蛋白酶、胃酸、胰蛋白酶和胆汁酸,均可破坏咽喉黏膜上皮细胞,导致慢性炎症。

(3)迷走神经反射:胃十二指肠反流物刺激食管远端,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可以引起咽痒、咽异物感及慢性咳嗽。

 咽喉反流性疾病包括哪些呢?

(1)反流性咽喉炎:这是咽喉反流性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患者总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咽不下去也咳不出来;还常有咽干、咽痒、咽痛,声音嘶哑症状,起床时嗓音往往格外低沉、沙哑,严重情况下,会出现发声费力,甚至还可以引发声带小结以及声带息肉。

(2)反流性咳嗽:反流物对咽喉、气管的刺激,会引起刺激性干咳,多发生在日间,无明显咳痰表现,有时会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炎或者咳嗽、变异性哮喘。反流性咳嗽常在进食后发生,平卧时加重。

(3)反流性喉痉挛:患者多在夜间睡眠时突然发作,出现毫无预兆的呼吸困难伴有窒息感,症状可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与生命安全。

(4)反流性食管炎并发咽喉部病变:反流性食管炎长期存在,胃酸反流不断冲击,食管黏膜屏障受损,炎症蔓延至咽喉部位,使得咽喉黏膜产生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

 咽喉反流性疾病会有哪些症状呢?

      常见的咽喉症状有咽干、咽痛、咽异物感、声音嘶哑、频繁清嗓、咳嗽、阵发性喉痉挛、吞咽困难等。李老师的咽干、咽痛和声音嘶哑就是这种疾病的表现。除了咽喉症状,患者还会出现鼻部症状,包括鼻塞、鼻涕倒流等;还可能伴有耳部症状,比如耳闷、耳鸣、耳痛等,还可能出现舌烧灼感、口臭、牙侵蚀等口腔症状。患者常常在饭后、平躺等情况下,反流机会明显增加,上述症状会更加明显。

哪些人容易得咽喉反流性疾病呢?

根据《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报道,一般中老年人、有吸烟史及饮酒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像李老师这样用嗓过度的人群,也是本病高发群体之一。此外,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人群以及婴幼儿也容易患病,但婴幼儿由于自身表述困难往往比较不容易确诊。

image.png

如何治疗咽喉反流行疾病呢?

(一)疾病的健康教育是基础。您需要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于肥胖者,建议减重;要避免高脂、高糖、酸性食物的摄入,宜选择低蛋白饮食,控制进食时间,像李老师这样就需要注意睡前2-3小时尽量避免进食,睡觉时建议适当抬高床头,防止咽喉反流的发生。

(二)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包括 PPI(质子泵抑制剂)、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 - CAB)、H2 受体阻滞剂(H2RA)、促胃肠动力药和胃黏膜保护剂等。需要注意的是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使用时需遵医嘱服用,一般情况下每日2次,需餐前 30-60分钟服用。

(三)中医中药对缓解症状也有一定效果,如针刺穴位、艾灸等中医疗法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咽喉反流性疾病呢?

      在日常生活中,餐后避免立即平卧,睡前2-3小时停止进食,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避免烟酒刺激,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减少精神压力,避免焦虑情绪加重病情。最后为大家编辑了一段顺口溜,希望通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能够避免疾病的发生。


《咽喉反流防治歌》

咽喉反流危害大,多种症状扰生活。

咽干咽痛声嘶哑,咳嗽不适烦恼多。

老人烟民和酒友,焦虑抑郁易患病。

早重视来早诊断,积极治疗效果好。

饮食生活调整妙,健康常伴乐逍遥。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吴松岭 贾晋莉  高立明  外科 王辉    插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吴松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