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天坛医院最新研究发现 新法界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更准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放射科高培毅教授带领硕士研究生何欢等新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与磁共振传统扩散加权成像(DWI)相比,磁共振多层并采扩散峰度成像(DK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核心的界定更为准确。这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对指导临床溶栓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溶栓治疗的关键在于采用影像学方法能快速、准确识别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实验发现,DWI信号升高最早可发生在缺血后几分钟内,几乎与脑组织发生细胞水肿的时间同步,所以认为DWI是早期发现缺血性卒中最敏感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成像。过去认为,DWI高信号代表不可逆的梗死核心,但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DWI高信号病灶内,至少有部分组织是可逆的。
高培毅教授等选取近一年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接收的19例急性期(发病3-8小时)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KI和DWI分别测量脑梗死核心病灶在DKI平均扩散峰度(MK)参数图和DWI平均扩散系数(ADC)参数图的体积,并与亚急性期脑梗死区域体积进行比较,探讨DKI判定梗死核心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显示,MK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升高,MK图显示责任病灶的体积与亚急性期梗死病灶体积的差值为(0.25±0.37),而缺血性卒中急性期ADC值降低,ADC图显示责任病灶的体积与亚急性期梗死病灶体积的差值为(0.73±0.72),两者有显著差异,即与DWI相比,DKI显示责任病灶的大小更接近亚急性期梗死病灶的大小。
高培毅教授表示,MK能更准确的界定梗死核心,预示着DKI有广泛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成像的潜力,从而可以更准确的判定缺血半暗带,更好的指导个体化的溶栓治疗。
此外,由于亚急性期梗死病灶的体积与最终的梗死体积有很好的一致性,所以DKI还可以在急性期更准确的预测患者的预后。(宣传中心 赵晶晶、匡远深)
上一篇: 孕酮治疗能促进损伤的臂丛神经功能恢复
下一篇: 脑脊液乳酸可鉴别大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