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药物警戒

美国FDA和蒂博泰克公司警告达芦那韦的肝毒性

字号: + - 14

  2008年3月2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强生公司下属蒂博泰克公司(Tibotec Therapeutics)对达芦那韦片(darunavi,商品名:PREZISTATM)的处方信息进行了修订,增加关于抗艾滋病药物导致肝中毒的警告。

  达芦那韦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常与利托那韦(ritonavir)一起使用。利托那韦是一种具有一定肝毒性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一般来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都有肝酶升高的副反应,但一些药物的肝毒性非常明确。

  FDA和蒂博泰克公司对达芦那韦临床试验数据和上市后不良事件报告进行了回顾,发现达芦那韦/利托那韦联合治疗发生肝毒性的病例,如导致药物性肝炎。FDA称,达芦那韦和肝毒性的因果关系仍不十分明确。

  FDA和蒂博泰克公司要求医务人员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在发现患者出现肝损害症状时立即间断或终止达芦那韦治疗。要求患者在出现乏力、厌食、恶心、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时立即就诊。

  达芦那韦说明书“警告”部分增添了以下有关肝毒性的信息:

  “据报告,达芦那韦/利托那韦治疗会出现药物性肝炎,如急性肝炎和细胞溶解性肝炎(cytolytic  hepatitis)。在临床研究试验中(N=3063)中,接受达芦那韦/利托那韦联合治疗的患者有0.5%出现了肝炎。曾有过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慢性活动性乙肝和丙肝)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更大,包括严重的肝损伤。

  上市后病例中已有肝损害(包括死亡)报告,通常出现于HIV-1疾病晚期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同时患有乙肝或丙肝感染和/或患有免疫重建综合征的患者中。肝损害与达芦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患者在开始达芦那韦/利托那韦治疗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肝功能检测,并在服药期间进行监测。对于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者转胺酶升高的患者,应增加对转胺酶(AST/ALT)的监测频率,尤其是在治疗的最初几个月。

  如患者出现肝功能障碍或肝功能障碍加重,临床表现为肝酶明显升高和/或出现疲劳、厌食、恶心、黄疸、尿色变深、肝脏有压痛感以及肝肿大等症状,应考虑间断或者终止治疗。”

  此外,达芦那韦处方信息中的“不良反应”部分和“患者信息”部分也增添了这一新的信息。

  (FDA网站)

  编者提示:2008年5月12日,加拿大卫生部也发布了有关达芦那韦可能导致肝毒性的警告。检索SFDA相关数据库,达芦那韦于2007年7月在我国获准临床研究,利托那韦在我国批准生产和进口。

本文摘自《药物警戒快讯》2008年7月25日第6期(总第55期)

Baidu
map